發表文章

【公民寫手】找回加工產業鏈 奇美部落硬質玉米

圖片
© 由 NewsMarket.com.tw 提供 文/錢麗安.攝影/黃基峰.圖片提供/里仁、慈心基金會 從早餐穀物、零食餅乾、飲料、醫療用品,甚至日常容器,硬質玉米可說是無所不在。台灣的硬質玉米自產率卻不到1%,且多數為基改玉米。2015年起,花蓮奇美部落在慈心基金會輔導下開始計畫性種植硬質玉米,除了提高自產率,也可藉此重建加工產業鏈。 6月初,全台籠罩在豪雨中,花蓮奇美部落的十多位族人,一早就在玉米田裡以手採方式搶收硬質玉米。趁著雨勢稍歇,就地鋪上帆布,將剛採收下的玉米一包包倒入脫粒機。另一頭如瀑布般傾洩而出一顆顆飽滿金黃的玉米粒,再以人工接力方式盆裝倒入太空包。搶收上車,直奔20公里外的東豐農場,進行至少72小時的烘乾作業,這連續兩天的硬質玉米採收才告一段落。大功告成後,慈心產地服務專員詹于諄、 簡郁娟帶來以硬質玉米製作的「玉米爆爆」與族人分享。拆開包裝,大口咬下,清脆的聲響與淡淡的香氣迴盪在玉米田中。「好吃嗎?」「好好吃,沒想到會變成這樣捏!」滿臉汗水的族人媽媽咧嘴大笑。 硬質玉米應用多元,人口大量流失的奇美部落,近年將較不需勞力照顧的硬質玉米轉型為有機操作,但地處偏遠,在採收及加工上困難重重。 從零開始建構產業鏈 一度因為聯繫吊掛卡車不順而動氣,被部落族人尊稱為「蔣媽」的蔣金英說起自家產品,眼睛笑瞇成一彎新月。「玉米採收脫粒完,就得當日進行烘乾,否則受潮就會產生有害人體的黃麴毒素,絲毫大意不得。」 蔣媽退休前是小學老師,利用課餘時間栽種硬質玉米做為飼料養雞。原本採慣行農法,「後來慈心基金會進入部落協助推動有機六級產業,並在花蓮農業改良場的推薦下,改種植品質更佳、產量更多的硬質玉米品種,我順勢加入有機行列。」 「硬質玉米的運用太廣了,想得到的產品可能都有玉米成分。」簡郁娟說,從日常食品加工、動物飼料到醫療用品都可看到玉米的應用,台灣每年花上數百億元進口玉米,但自產的硬質玉米使用率卻不到進口量的1%。因此,在得知奇美部落原本就有栽種硬質玉米的傳統後,以此為發展重點,希望能擴大台灣硬質玉米的自產量。 「我們花了將近一年尋找合適的加工廠,」簡郁娟說。經過第一年的試種,第二年產量就暴增至15噸,豐收後面臨的卻是找不到硬質玉米的加工廠,「5噸的玉米磨完只有1噸能用。」幸而在里仁協助下,廠商發心自購研磨機器,磨出

台灣機車密度高!主計處調查用途:通勤者占6成

圖片
新頭殼newtalk |林芷湲 綜合報導 5 天前 台灣機車密度高,更是不少民眾必備的交通工具,行政院主計總處近日公佈去(107)年的數據調查,指出機車族中用來通勤者占6成,其中通勤(學)用途平均每天行駛2次、每次行駛時間平均為32分鐘。主計處表示,與105年調查結果相比,民眾會再次換購機車比率仍高,維持在9成左右,但願意選擇電動機車者自13.6%上升到25.7%,提升了12.1%。 根據主計總處最新發布的國情統計通報,調查了國內的機車使用狀況,內容指出,機車具有機動性強、成本低廉與停車方便等特點,一向是台灣民眾的主要交通工具,而觀察機車主要用途,以通勤占59.9%最高、購物占20.8%居次,其餘依序是探親或接送親屬、休閒娛樂及旅遊、洽公或業務使用。 進一步觀察機車通勤族的情況,機車通勤族平均每天行駛2次、每次行駛時間為32分鐘;儘管機車通勤會受天氣影響,調查顯示,汰換機車會再換購者仍達91.5%,比率較105年還高,但其中願意換購電動機車者卻上升到25.7%,較105年底之13.6%增加了12.1%。 至於整體機車族的支出情形,平均全年保養維修費為新台幣2,056元,較105年減少202元,不過,平均每星期油耗或充電費為109元,較105年增加9元。 主計總處國情統計通報指出,機車族的騎車天數有地域之分,平均每星期使用天數為5.2天,六都以台北市4.8天、新北市5.0天、桃園市5.0天較低,台南市、高雄市均為5.5天,相對較高。

DEMO2

DEMO@DEMO@

Demo

DEMMODMOMEOJJOQJDQOJ:QDEQJD:OJEQ:D